top of page


當高僧走入作品中央 ── 泰國雙年展 《方外之境》的創作記敘
2023 年,王文志首度前往東南亞參與泰國雙年展,於清萊創作竹編裝置藝術《方外之境》。融合當地文化、宗教與共創精神,作品也見證了當代藝術在泰國清萊生根發芽的重要時刻。
2 次查看


一場竹子的修行:30 年來的「歸靈」,回首再出發
從 1988 年《自然的控訴》到 2022 年《歸靈》,王文志以竹編裝置藝術走過 30 多年的創作歷程。他的作品如修行般蛻變,從尋找語彙、走向世界到建立深刻連結,最終回歸內在,以竹與靜為世界搭建一座座安放心靈的大自然聖殿。
8 次查看


台灣燈會,是凝聚人心的美好 —— 王文志的 3 座燈會作品
藝術家王文志以《森林高塔》、《庭燎之光》、《海之女神》三件作品參與台灣燈會,從家鄉嘉義到屏東大鵬灣,用光影記憶串起土地、歷史與新住民的情感。這些作品不僅是藝術地景,更是台灣島嶼上凝聚人心的一盞盞燈火。
2 次查看


走訪南半球!澳洲伍德福藝術季的 3 次歡樂之作:《編織天幕》《浮雲》《樹屋夢》
王文志三度參與澳洲伍德福藝術季,以《編織天幕》《浮雲》《樹屋夢》三件作品打開東西方文化交流,也在藝術中交織出跨越十年的深厚緣分與感動回憶。
5 次查看


給故鄉嘉義的禮物——《四腳獸》《戲分茶》《月影潭心》《森林之歌》
嘉義,是王文志的故鄉,更是他創作生命中最重要的根源。他對家鄉的愛,最終淬鍊為四件典藏之作:《四腳獸》、《戲分茶》、《月影潭心》、《森林之歌》。
24 次查看


信濃川的祝福!從《在水一方》到《新潟織夢》,「善念」綿延不息
新潟信濃川的水面,映照著百年歷史的萬代橋。在河岸邊,王文志參與「水土藝術祭」,創作了《在水一方》、《浴火鳳凰》、《新潟織夢》。
12 次查看


瀨戶內藝術祭 • 15 年的藝術之路!王文志的 6 座小豆島聖殿
藝術家王文志自 2010 年起透過獨特的竹編創作參與瀨戶內國際藝術祭(Setouchi Triennale),從首件作品《小豆島之家》(House of Shodoshima)到 2022 年的《歸靈》(Zero),每一件藝術品都反映出他與小豆島當地社區、文化及自然環境之間深厚的
19 次查看


從碧湖玩到全世界——「粉絲團」與王文志的藝術旅程
從台北碧湖到日本和歌山,藝術家王文志以竹編作品串起一段段動人的友誼旅程。這篇文章紀錄了由粉絲自發組成的「王文志粉絲團」,如何一路陪伴他的創作、跨越國界共襄盛舉,見證藝術成為人生交流與故事承載的溫暖場域。
8 次查看


土地、竹子、花生香 ⎯⎯《CampBoo 竹夢・築夢》的作品記敘
2022 年,王文志與花蓮在地品牌《美好花生》攜手共創《CampBoo 竹夢・築夢》,以竹編藝術連結返鄉青年的初心與土地情感。這座作品如同一座溫柔的竹編宇宙,在花生田旁靜靜誕生,承載著共創、祝福與對家鄉的深厚情誼。
54 次查看


爸爸的一番話,王文志的「起點」 ⎯⎯ 記敘 1988 年《自然的控訴》
從1988年《自然的控訴》出發,王文志走過超過三十年的藝術旅程,從年輕時憤怒吶喊的大地之聲,轉化為溫柔擁抱人心的自然聖殿。這篇文章回望他創作的起點、父親的深刻鼓勵,以及如何一步步走出屬於自己的藝術之路。
48 次查看
bottom of page